人生失意有之,得意有之,努力卻需要時時有之,特別是那些鮮花著錦的場合,真正的成功者表現出的是一種持重。有一個成語叫作“得意忘形”,形容人因為高興而失去常態。志得意滿的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得意忘形,他們忘記的不僅是“形”,還有更多的東西。   首先,他們忘記了自己是誰。得意忘形的人總是覺得自己的形象高大,因為小小的成功添了喜氣,他們更是忘乎所以,想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的與眾不同,一眼看出自己是個成功者。殊不知,沒見過世面的人才會被他們迷惑,真正有眼光的人,看他們翹著尾巴,早就在心里竊笑不已,那些不自知的人是真正的可憐蟲。   其次,他們忘記了自己能做什么。有了小成績的人自認為手中有了資本,開始耀武揚威,就像狐假虎威的狐貍,沾了點兒老虎的威風,就忘記了自己沒什么本事,一旦有個風吹草動,才發現自己的資本少得可憐,根本當不了事。這個時候只能一切重新開始,撿起那些自己丟掉的東西,早知如此,何必當初?   最后,他們忘記了自己的目標。得意忘形的人最容易忘記自己的目標,他們最初明白人生是一條漫長的道路,成功也是如此,每一個小成功雖然是個不小的躍進,但真正的路途還很遙遠。得意忘形的人把道路上的小土丘當成珠穆朗瑪峰,站在上面揚揚得意,于是,他們再也看不到更高的山峰。   楚王帶著他的士兵外出打獵,在一座樹林里,他們收獲頗豐,君臣都很得意。   這時,不知從哪里躥出一只猴子,上躥下跳,楚王搭上弓連射幾箭,那只猴子身手敏捷,輕輕松松地閃躲過去,仍然在樹枝間跳躍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 楚王命令擅長弓箭的將軍射那只猴子,誰知猴子太靈活,將軍也射不到它。猴子越發得意,在樹枝間跳得更歡,還沖君臣做起了鬼臉,顯然是在嘲笑這群人。   楚王大怒,命令軍士們萬箭齊發,猴子被幾十支箭射死,楚王對著猴子的尸體說:“這只猴子之所以會死,是因為它太不知道自己的分量,得意忘形過了頭。”   猴子有靈活的身手、聰明的頭腦,如果它愿意組織一群小猴占山為王,相信日子能過得逍遙快活,可它偏偏“志向遠大”,要到人類面前來顯示身手,顯示一下還不夠,非要讓人群起而攻之。如果猴子懂得見好就收,捉弄一下楚王立刻跳開,也可以回到猴山好好   噓一番,引來艷羨。一味地貪多求好,結果就是觸怒了別人的底線。   不管什么事,做過了頭就會變成壞事,就像一條小河灌溉兩岸良田,它靜靜流淌,就是一條母親河,一旦沉浸在別人的贊美中,想要無止境地灌溉,以致掀起滔天巨浪,就會變為災害,那個時候,誰還會贊美它呢?做什么事都不能一時興起就做過頭,這樣不僅會給自己帶來損失,還可能給他人帶去傷害。那么,如何防止自己得意忘形?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 1.知道自己能力的臨界點。每個人的能力都有一個臨界點,超過了就再也做不到。就像每只駱駝都有承重的極限,超過極限,即使再加一根稻草,它也會被累死。準確地衡量自己的臨界點,既能避免自己去做那些根本做不到的事,也能避免自己在面對別人的贊美時得意忘形。   量力而行不等于拒絕冒險。有時候生命中存在各種風險,如果一味地保守估計自己的能力,不敢承擔一丁點兒風險,那么生命就只能按部就班,很難有大的成就。有時候也要在量力的基礎上前進一步,讓量力變為盡力。這一步并沒有超過臨界點,或者說它恰恰達到臨界點,此時,你的力量發揮到最大。根據自己的知識量、經驗值、旁人的客觀評價,你能夠判斷出自己的大概臨界點:什么事能做、什么事不能做、能做到什么程度,等等。所有臨界點都是一個約等值,會隨著你的成長不斷變化,要階段性觀察它的變化,才能做出更多成就。   2.給自己留下轉身的空間。得意忘形往往讓人說大話、做“大事”,這些都是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,警惕得意忘形,就是要隨時為自己留下后退的空間,別因為一時的“忘形”而斷了自己的后路。   高興的時候,要想想自己的高興能持續多久,自己還有沒有能力持續這份高興,這個時候,危機意識就會悄然產生,你會開始收斂自己,以免因一時的氣性走上絕路,要知道絕路很難變為坦途,但后路可以變成前路。   3.不要太貪心。有時候,成功的境遇會給人一種錯覺,似乎自己置身于一座金山之中。但是,如果你一直撿,一直撿,手中的金銀財寶雖多,卻會壓得你喘不上氣,這時候如果有強盜,你不但跑不掉,還可能送掉性命,這就是貪心的代價。得意忘形就是貪心的一種形式,太過貪婪于成功的喜悅,以致忘記了失敗的可能,這個時候,必須懂得見好就收。   見好就收,就是說在成功的時候可以慶祝,也可以得意,但在慶祝得意之后要立刻回到慣常的狀態之中,不要死死抓住過去的成就不放。任何時候都不要得意忘形,那些忘記自己的能力、忘記自己的初衷的人,都會被過去牢牢絆住;只有那些懂得見好就收、適可而止的人,才能不斷前進。 +10我喜歡

做夢都沒想到,縣三干會讓我這個生產隊小隊長參加,而且還是縣領導欽點的。   永遠忘不了一九七一年三月十六日,我跟村支書、大隊長一行三人,用了兩個多小時步行來到縣委門口。我們到來時,這里已經聚了好多人,這種場合我第一次來,一直躲在大隊長身后,像一個害羞的孩子。   一個身著中山裝的男人走了過來,我認識他,他去我們村下過鄉,是縣委的田副書記。支書、大隊長都向前跨了一步,準備跟田副書記打招呼。田副書記繞過支書,避開大隊長,徑直向我走來。   我不知道是害怕還是激動,稀里糊涂伸出雙手,田副書記用力握著我的手說:“多謝你在小崗村陪我,那天讓你受累了,讓你受累了。”  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,一個勁地說:“不累不累,應該的應該的……”   田副書記回轉身才給支書、大隊長招呼,田副書記指手畫腳地跟他們低聲說了好大一會兒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 回家路上,大隊長開玩笑地說:“你小子怎么賄賂田書記了,你的待遇咋比我跟支書還高啊,田書記先跟你小子握手。”  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,不好意思撓頭笑了笑,讓我想起田副書記跟我握手的情景,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一個月前的一天。   那天早晨,大隊長領來兩個干部模樣的男人,年輕的我認識,是我們公社的王書記,另一個中年男子,四十多歲的樣子,我沒有見過,大隊長告訴我:“這是我們縣委的田書記,今天來我們村體驗生活的,把兩位書記交給你了,你要照顧好啊。”   我趕緊歡迎兩位書記的到來,并跟大隊長保證:“保證完成任務!”   那天要去村北最遠的麥地鋤地,因為地的濕度大,再加上地面被燕群踩過,非常硬,不透空氣,麥苗發黃,生長緩慢,所以要松土去墑透氣。因為地遠活累,我想臨時改變工種。田副書記操著一口省城口音說:“按原計劃辦,因為你們去村北最遠處干活,我才要求來你們隊體驗生活的。”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 “可是……”我的意思你是縣委書記,總不能讓你跟我們一起去鋤地吧?   田書記看出了我的顧慮:“今天來就是來體驗生活的,不去第一線怎么能夠體驗生活呢,是嗎王書記。”   “是是,田書記說得極是。”王書記一邊說著,一邊轉過身對我說,“去拿兩把鋤過來,要快的好使的。”   鋤是農家四寶耬犁鋤耙之一,農民兄弟都知道鋤頭上有水有火,它可以鋤草松土,保墑抗旱,又可以降低土壤濕度。生產隊是不缺鋤頭的,很快就有社員給找來兩把。   田書記接過鋤看了看,然后把鋤戳到地上抬頭往北望了望說:“王書記跟社員一起從大路上走,我跟李隊長走西邊的洼地。”   王書記嗯了一聲扛著鋤走了,我卻沒有動身的意思:“田書記,西邊洼地都是積水,不能走的,要不我們也走大路吧。”   田書記看了看我沒有吱聲,笑了笑扛著鋤徑直往西邊洼地走去,我只好跟了過去。   來到低洼地前,讓我犯難了,到處都是水,白茫茫一片,跟本就沒有路,如果從這里往目的地走就得淌水,有五六里地的路程。更主要的是,剛過了年,天氣還冷,水的溫度很低,別說他這個年逾中年的大干部,即使我這個在地里滾爬出來的莊稼漢都有點發怵呢。   沒等我說話,田書記彎腰脫下鞋和襪子,高挽褲腿。   田書記扛著鋤提著鞋,毫不猶豫地走進冰冷的水里,我本想阻止,可是田書記早已走遠了,我趕緊脫了鞋襪跟了過去。   田書記一邊走一邊四下張望,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,我一邊走一邊想:“這么冷的天,放著好路不走,干嘛走這水洼呢,真不知道這些領導都是怎么想的。”   走了足足一個多小時,我們才來到目的地,這時候大家早已開始鋤地,因為都知道田書記來了吧,大家比平時更加賣力,還有幾個壯小伙大冷的天光著膀子,鋤在最前頭的是公社的王書記。   田書記沒有多說,穿上鞋襪,就投入到了鋤地的隊伍中,我當然不敢懈怠。   田書記真不含糊,鋤地一點都不發怵,當然跟我這個生產對小隊長比他肯定是不行的,但我不能搶領導的風頭,我一直緊跟在田書記的身后。   下班了,社員們收工了,我跟兩位書記驗了工才往回走。   回村路上我要替田書記抗鋤,田書記笑了笑徑直把鋤扛到肩上。   走到半路上,迎面駛來一輛吉普車,吉普車是來接田副書記回縣里開會的。   我讓兩位書記把鋤給我,讓他們兩個坐吉普車先走,田書記仍然笑了笑說:“不急,我們還是走著回去吧。”田書記告訴司機把吉普車開到村口等他。   田書記一邊走一邊詢問了我好多事,尤其是關心雨季土地積水情況,問得非常詳細。   臨走田書記握著我的手說:“李隊長今天陪著我受累了,非常感謝李隊長的陪同。”   想到這里,看著走在前面的村支書、大隊長兩人的背影笑了笑,心里想:“上面的領導真好!”   一個月后,村北最低洼的地方修建了揚水站,每塊地頭都挖了排水溝,縱橫交織。到了雨季耕地上的積水通過排水溝流到揚水站,然后再用大型水泵將水抽到澧河去,確保小崗村以南的大片土地雨季莊稼不受澇。   工程總指揮是從省水利廳下來的縣委田副書記。   編輯點評:   這篇文章以倒敘的手法,前后貫通,首尾呼應地寫出了一位縣委副書記下鄉體驗生活,和出頭為村子修建水站的故事,寫出了縣委副書記對農民的關心,呈現了他的高尚品格。正能量佳作,推薦共賞,祝創作愉快! +10我喜歡

“   舒令怡萬萬沒有想到,第二天晚上的社員大會會開得這樣成功,這使得她想更深刻地認識眼前這位年輕人的愿望,愈發地強烈了……   ”   大道旁老榆樹上的鏵片子敲上四、五遍了,生產隊馬號的屋地、炕上,才稀稀落落地來了十多號人,舒令怡心中暗暗叫苦。對于她有生以來的第一次農村下鄉,她打從接受這個任務起,心里就有點發毛。當邵汝剛書記從公社打電話來,通知她新來到的工作隊長就是張泓時,她的心情也并不見得輕松多少。同一切缺乏自信的青年人,尤其是少女一樣,她希望自己的領導人,是一個有著胡楂、說話沉穩、受到人們普遍尊敬的中年人。   “夠嗆能來齊了。”舒令怡情知不妙。“人怎么還來不齊呢?”原來是張泓在問王喜富。原先,他是準備先開好隊委會的,可開成了燜黃米飯。七、八個人,除了隊長說了幾句無關痛癢的話,誰都低著頭,叭嗒著煙袋。“瘦驢拉硬屎,還真能挺?”這樣,才逼得張泓下決心直接召開社會大會。   “啊,今天收工晚了點,大家伙兒都累了。”王隊長恭謹地回答。這點,同他哥哥倒是像極了。   人群中起了一陣騷動,聽得見幾聲噓笑:“要天天都像這么干,還不趕上神仙過的日子?怕就怕來年,該得窮得穿不上褲子嘍!”   “林明有,你胡說些啥!”噢,原來是老林家三小子。   “我胡說?你才是屎克郎打哈欠——滿嘴噴糞呢!”滿屋子哄地一聲笑開了。   “你……你……你敢……敢罵人?!……”這還不知道,到了緊要關頭,王喜富會結巴。   張泓一直在注視著這位衣冠楚楚、大分頭油光锃亮的中年人。和上家串門時看到的那張上了五彩的照片相比,他的兩頰松馳了,眼瞼搭拉著,顴骨卻映著青光。這是他放縱無度的生活掩飾不了的痕跡。張泓截住了他的話頭:“這樣吧,王隊長,你們倆都麻煩一趟,再挨家招呼一下。咱們今兒這個會,不是向大伙派糧,是把大伙兒找來商量商量,怎么地大家一年辛苦到頭——能趕到雪前把這到手的糧食給搶回來,這個意思——”張泓把張開的手指捏成拳頭,自信地點了一下頭,“說明白了,會來的。”說著,他又轉身向炕里的林明有:“小伙子,怎么,行不?”   “行!那當然行!”小生牤子呼地一下子躥下了炕,出屋去了。人群中馬上響起了一陣小聲的議論。   “他是哪兒來的?”   “歲數不大,可說話還有點道道!”   “小伙子挺帥,那幾片瓷(詞)挺咬木頭哩!”   “還有個大姑娘!”   ……   (照片來自網絡)   又拖了半個多點,人們陸續來了。舒令怡看著張泓和大伙兒小聲地說著話,還不時地開懷大笑幾聲,她有點羨慕。她也很想這樣做,但幾次要開口,甚至連嘴唇皮都已經動了,可她終于還是沒有能夠發出聲音來。那群嘰嘰喳喳的丫頭片子,都你挨我擠地站在門口外間的黑地里,她不能到那邊去。可不去跟她們說話,她又去同誰搭言呢?她有點恨自己,恨自己的無能。來東北也有幾年了,在建設兵團團部里也當過干部,可遇上像今天這樣的場面,她卻啥也說不出來——“張泓的這口東北話說得倒真是順溜……對了,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”……“插隊的就是和農場的不一樣……何況人家還是個公社書記,那可不是一個好干的差事”……“他好像比我成熟得多”……舒令怡這樣胡思亂想著。   林明有跨進了門檻,裹挾著一股冬夜的寒氣,他大聲招呼著:“隊長呢?……還沒來?”   “這不來了——”應聲走進了王喜富。   “泡蘑菇也得找個時候,人呢?”   “這不都來了”王喜富伸手在面前畫了個圈,那意思大約是都包括在內了。   “是你找的那趟街嗎?你瞎!”來的人多了,騰起的笑聲當然來得更響。   張泓看看表,已經八點多了,這相當于知識分子作息表上的十一點。“國民黨稅多,共產黨會多”——老百姓對“車轱轆話、大尾巴會”的反感,張泓是深有感受的,因為他曾經也是一個普通農民……   用不著隊長敲開場鑼鼓的老套了,抓緊時間:“大家伙兒安靜點,我們開會了。打今個起,我們就要和大伙兒一塊勞動和生活了。工作隊眼下只有我們倆,她叫舒令怡,”張泓介紹說:“是縣政府供銷社抽來的。糧油公司和縣一小還得各來一個,眼下都還沒到。我是興盛公社的,叫張泓,弓長張,不是大紅大紫那紅,是洪水的洪。今年三十二,屬羊的。”一陣小小的笑聲,整個屋里的空氣頓時活躍了起來。   “我們新來乍到,情況不了框”,他面帶微笑,從容不迫:“聽王隊長說,咱們隊上還有個五、七、六坰地沒收回來,多說三、兩天也就干完了,這事兒,可當真?”   王喜富顯然低估了自己的對手,他有點芒刺在背了。   “五、七、六坰?!真他媽的是站著說話不嫌乎腰疼!”   “就不怕賊風吹擰了嘴巴子?”   “禿頭上的虱子,明擺著的,這連個零頭都不夠。”   “墳地東頭那塊豆地是七坰五,撂荒地是六坰六,這就十三、四坰地。北大排的谷子割倒了,還沒拉回來,那是十二坰;村西十八坰的苞米一棵沒動,這連割帶拉,少說還有四十來坰。”一位五十歲上下的社員蹲在墻根,掰著指頭算計著。   “說話的那人是誰?”張泓小心地碰了碰身邊的一位進屋還沒舍得脫掉帽子的中年人。   “他呀,老趙三哥呀,這個頭的。”說著他從襖袖筒里掏出手,翹起拇指晃了晃,又伸進襖袖里,“三哥才是咱莊稼院出來的本份人,不貪不占還干活,對大伙兒的事可熱心了。”   張泓猛然想起邵書記說的,王喜富不像是個正經莊戶人的話,心中一動。他不禁又朝王喜富掃視了一眼。沒想到,王喜富也正盯著他看哩,兩個人的目光極短促地對視了一下。這叫王喜富多少有點惶恐,他不自然地、但又是迅疾地把目光移到眼前的煙霧上。“還沒到撤你的這一天呢!”張泓心中好笑,因為他看見王喜富夾著一桿煙的手,在微微地抖動。   “班子,班子,沒有好班子,啥都是扯蛋!”他有點心煩地想起興盛公社黨委班子里的那些糾紛,想起這個心虛發抖的可憐蟲的哥哥——他的終日戰戰兢兢、如履薄冰的副手王喜財。但王喜財可是比他的弟弟強多了,如果王喜財是個狐貍,而王喜富頂多只是只兔子。   可鬧哄哄的議論容不得他再多想了,他開始了講話:   “鍋里沒米,上哪去想飯吃?農民手里沒糧,國家上哪去征購?我看哪,首先是大家伙兒把地里的莊稼給搶上場,這才是正理。手中有糧,心中不慌。這村西的十八坰是啥?是全屯三百口人的口糧,是莊稼人的命根子哪!”他停頓了一下,屋內一片安靜,“這有打關里來的嗎?有遼寧的戶嗎?本地人也行,五八年大躍進那時記事的人都行。大家怕是沒有忘了餓肚子的滋味吧!民以食為天,眼看這到嘴邊兒的糧食糟蹋在地里——我說大伙兒,能忍心嘛?!”   張泓的這一番慷慨陳辭,撥動了莊稼人被貧窮和憤懣麻木了的心弦。那一雙雙忽閃閃的眼睛,不正在點燃希望和信心的火焰嗎?語言不但是交流思想的工具,也是聯絡感情的紐帶啊!短短的一席話,似乎把張泓和舒令怡融進了黑魚屯莊稼漢的生活里去了。   “不錯,我們是來搞征購糧的!可是不幫助農民解決眼前的生產、生活問題,光顧得向農民要錢要糧,這還叫共產黨嗎?大伙兒一年到頭,汗珠子掉地摔八瓣,圖個啥呢?官話說是為革命種田。老百姓講話,還不是為了填飽肚子,為個老婆孩兒嘛!只有多打糧,才能多分糧,多賣糧,才能多得收入,到秋開支時能多撇它幾個子兒。錢匣子里有了,傍過年姑娘們上供銷社扯塊花布,小伙子也好準備說個媳婦呀!”這話一聽,小伙子樂了,姑娘們也喜歡,就連老馬倌也捋著前清遺老式的小胡子,一個勁地點頭:“在理!在理!”   會議熱烈地開起來了,當晚就落實了搶收莊稼和復收撿糧的種種措施,其中包括工分標準和獎罰辦法。臨散會時,張泓叫住了保管員,讓他務必在第二天晌午前,把所有的牛、馬套,大繩、角錐都準備齊嘍,下午就把大車全部給套出去。還有,得保證明天晚上以前,把馬號碎了玻璃的門和窗補上,“這呼呼的筒子風,叫老馬倌怎么受得了?!”   整個會議,舒令怡幾乎一句話也沒說,她隱到張泓身旁的燈影里去了。當張泓回過頭來,讓過了身子,找到她并對她說:“舒令怡,你也和大伙說幾句”時,她連忙擺手謝絕。好在屋里只有一盞微弱的煤油燈,在黑暗中誰也沒有看見她那羞紅了的容長臉。   走出隊屋,舒令怡仰望著滿天璀璨的星斗,心情變得輕松而愉快。她知道這是因為對張泓新產生的依賴,使自己的心理重獲了某種平衡感……   (下接之七) +10我喜歡

見到那棵樹,倔強地扎根在城墻上的樹,堅強地將裸露在外的根須嵌進城墻上的樹,我深深地被震撼了,震撼得啞口無言。   這是一棵怎樣的樹啊?它是斜生在城墻之上的樹,它是一棵活了百余年的倔強的樹,倔強到讓我望而生畏的樹。你看!它根系是如此得發達,像蜘蛛網一樣將城墻緊緊地裹在下面。它根系是如此得扭曲,扭曲的讓你聯想到十八街的麻花。與樹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郁郁蒼蒼的枝干,它雖然飽經風霜,至今卻依然遒勁有力。它斜著伸展開的青翠的枝干像一把綠色的巨傘,為古老的城墻遮風擋雨。陽光透過那一叢叢茂密的枝干灑落在古老的城墻上,在斑駁光影的映襯下城墻愈發古舊,古樹愈顯青翠。   當你站在這棵樹下仰望它的時候,你會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測和想象:這棵樹從何而來?為何又生長得如此茂盛?也許,春風將一粒小小的種子吹落在城墻的縫隙里,僅靠縫隙里殘存的一點點泥土,它有幸破土而出,生根發芽了。它稚嫩的根系在磚縫之間亂串,像找不到回家之路的迷路的孩子。厚厚的磚石擋住了根須前進的道路,它毫不氣餒,根須依然順著磚石艱難前進,絕路,依然是絕路,它百折不回,硬是用細小的根須在磚石之間鉆出一條細細的縫隙,努力尋找生命的養分。磚石鋒利的棱角割破了幼小的根須,它忍著疼痛,依然將根須鉆向縫隙的深處。前面的根須被割斷了,后面的根須繼續前行,一茬一茬的根須像吹奏著沖鋒號角的攻城的戰士,拼勁全力攻下了堅固的堡壘,它勝利了,它在縫隙中艱難地活了下來。它努力汲取養分,讓自己更加茁壯。   磚石縫隙里的空間畢竟是狹窄的,養料也是有限的。為了生長,它便把根須扎向城墻外邊,城墻表面裸露的磚石難以給它提供足夠的養分,它毫不介意,它的根須如饑似渴地汲取著僅有的丁點的養分,   一根根裸露在外的根須,沒有泥土的保護,很快地萎縮掉、干枯掉,最后化為泥土。就在這一茬茬的根須中,也有不畏困難的強者,它們僅靠著城墻表面縫隙里微不足道的泥土,將根系深深地扎下,緊緊地抱住磚石,并順著縫隙向下垂直生長,一點一點地長,一寸一寸地挪。日復一日,經歷了風吹日曬地洗禮;年復一年,承受了寒霜酷暑地折磨。終于,將根深深地鉆進泥土的深處。   它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,也沒有畏怯環境的惡劣,它只是堅持自己心中的信念——努力地生長。它活了下來,活得讓人敬而生畏。   【作者簡介】連永生,東關民族小學語文教師,予無他癖,唯愛讀書與寫作,此生最大的愿望是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,寫萬千言。 +10我喜歡


葉政典的優質必買清單42875張家昌momo會員專屬優惠33782許啟妃的優質好物推薦
張志季的優質必買清單91285 吳怡靜的推薦評比清單60975賴萬月的優惠好物68468 周俐苓的優質推薦評比2717189852徐仁妏的推薦評比好物93850 周義雨的優質必買清單26593黃逸凡的優質必買清單52541 陳哲宇的評價心得5930771528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86fh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